在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的四分之一决赛上,一场本该是火星撞地球的国羽内战,打得让人看得直摇头。
赛前大家都在聊,郭新娃和陈芳卉这对“天才组合”,碰上经验更丰富的“凤凰组合”,怎么着也得打满三局吧?毕竟都是自己人,知根知底,打起来肯定激烈。
结果呢?
两局比赛,郭新娃和陈芳卉加起来一共输了十九分。
你没看错,是被彻彻底底地击溃。场面上完全看不到任何抵抗,球过去就被打死,节奏被对方牢牢控制,整场比赛就像被牵着鼻子走。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国家队一队在给二队上教学课。
说实话,输球不意外,毕竟对手也是国羽的顶尖组合。但以这种毫无还手之力的姿态出局,问题就大了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不如人了,这是一种从头到尾的全面崩盘。
大家为什么对他们失望?因为期望太高了。
从出道开始,郭新娃和陈芳卉就被冠以“天才”的名号,球迷们盼着他们能早日挑起国羽混双的大梁。可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,“天才”的帽子,有时候是蜜糖,有时候是砒霜。
这对组合最大的问题,一直都没解决:只会打顺风球,一到硬仗就手软。
之前的比赛,顺风顺水的时候,他们怎么打怎么有,冲劲十足,看着确实有天才那味儿。可一旦比赛进入焦灼状态,或者对手给的压力一上来,两个人就像断了电一样,失误开始莫名其妙地增多,配合也变得生疏。
这次的四分之一决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对手根本没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,从第一分开始就用高强度的对抗压着他们打。我们看到的是,郭新娃和陈芳卉在场上几乎没有交流,脸上写满了迷茫,完全被打懵了,根本找不到破解的办法。
说白了,问题不在技术,在脑子,在心态。
真正的顶级球员,是在逆境中能咬牙顶住,甚至能反咬一口的人。而郭新娃和陈芳卉现在给人的感觉是,一旦局面不顺,他们最先放弃的不是战术,而是心气。这股劲儿一泄,神仙也救不回来。
年轻不是借口。赛场上没人会因为你年轻就让着你。一次次在关键比赛中掉链子,消耗的是球迷的信任,更是他们自己的信心。
现在网络上还有很多声音在安慰他们,说什么“未来可期”,“吸取教训”。这些话当然没错,但听多了,反而容易让人麻痹。对他们来说,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安慰,而是一盆冷水。
得有人告诉他们,所谓的天才光环,在惨痛的失利面前一文不值。羽毛球是靠一场场硬仗拼出来的,不是靠名气吹出来的。
所以,咱们也别再捧着“天才组合”这个名号了。从这场惨败开始,就把他们当成普通年轻球员来看待吧。让他们放下包袱,从最基本的抗压能力练起,学会如何在逆风局里思考,如何在被动中寻找机会。
这一课,在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上,由他们的队友亲自给他们上了,学费是惨痛的十九分。
早点交学费,总比到了奥运会、世锦赛那样更大的舞台上再交要好。
广禾配资-配资门户网网站-配资门户论坛-配资炒股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